工總發表產業白皮書 王文淵質疑南向政 - 股票
By Callum
at 2018-07-27T22:59
at 2018-07-27T22:59
Table of Contents
鏡周刊
工總發表產業白皮書 王文淵質疑南向政策配套不足
https://www.mirrormedia.mg/story/20180727fin002/
全國工業總會今(27日)發表「2018產業政策白皮書」,今年是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擔任
工總理事長首次提出的白皮書建言,內容聚焦投資環境、電力供應、兩岸關係、等議題,
其中,針對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,王文淵直言:「這是鼓勵產業移植東南亞!」
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在4月17日接任工總理事長時,就曾表達當前台灣社會存在若干問題
,並已影響到台灣未來經濟發展,如今藉著白皮書發表,他再次表達看法。
王文淵開場時指出,目前全世界都在發展製造業在地化,只有台灣要把製造業推出去,他
直言:「現在中國大陸與美國都在強調以製造業治國,但台灣的民粹社會環境,對製造業
都帶有反對的聲浪,而政府推動南向計畫,可以說政府鼓勵把台灣的產業移植到東南亞。
」
王文淵表示:「東南亞除了有較低廉的勞工薪資外,我們跟南向這些國家還有很多問題有
待政府去解決,例如租稅協定、投資保障協定,甚至於如何保護台商人身安全,避免受到
不理性抗爭等,都還欠缺有效或具體的措施。」在這種情況下,就要大力推廣南向計畫,
值得商榷。
王文淵直言:「台灣是很小的國家,繁榮不能依靠農業,只能靠製造業跟貿易。」目前台
灣要發展其他行業還需要時間,以旅遊業來說,要做不是那麼簡單,他舉例,自己前陣子
到歐洲,回到台灣才發現我們環境真的太差,相較瑞士、日本、德國還差一大截,顯現努
力空間還很大。
「過去我們是亞洲四小龍之首,現在連尾巴都排不上。」王文淵坦言,現在台灣有很多問
題的根源都在經濟,如何再造經濟成長的新動能是當務之急。
王文淵針對投資環境、環保等議題提出看法。
對於環保問題,王文淵也有話說,他強調:「環保與經濟要並重!」現在有很多新的技術
出來,在提高產能的同時,其實也可以降低汙染與能耗,因此建議汰舊換新機器產能提升
10%以下,應改以環差替代環評,他很納悶:「新的機器空污與污染降低,為何環評不能
通過,我覺得這很奇怪。」
至於談到基本工資的議題,王文淵直說:「我反對政府插手基本工資,這應該回歸市場機
制。」像近期,台塑就拍定調高薪資,目前員工平均薪資大約55,000元,他表示,基本工
資是勞工最低的保障,但不代表提高就是保護員工,「提高或許年輕人會失業也不一定」
。
整體來看,王文淵指出,工總政策白皮書去年提出272項建言,其中有60%獲得政府解決
,而今年則提出231項建言,他坦言,這些建言難免與當政者政策相左,但無論如何,「
大家都是出於愛台灣的立場,希望彼此依同努力、謀求更好的未來。」
-----
之前三三會的朱總建言智慧製造,的確是點出台灣製造業一條明路
再加上這次王總企業家的高度建言,根留台灣下,環保與綠能下進行產線升級,
是可以看到企業間的建言是往良性方向的
因為王總議題太多,基薪影響的確是影響到年輕人就業,他說的確是事實
所以有心人士很容易抓一小段
這裏有較理性的分析,但是部份人容易受媒體左右不加思考,真要進行恐也不易
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firstnews/201806230047-1.aspx
這一段說的太好了,可惜記者有寫出的不多
對於環保問題,王文淵也有話說,他強調:「環保與經濟要並重!」現在有很多新的技術
出來,在提高產能的同時,其實也可以降低汙染與能耗,因此建議汰舊換新機器產能提升
10%以下,應改以環差替代環評,他很納悶:「新的機器空污與污染降低,為何環評不能
通過,我覺得這很奇怪。」
基薪問題,央行有點出真實問題
輕易調整基質,當生產力沒上來,也只是被物價給抵消了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80402/1327028/
楊金龍指出,調漲薪資會帶動物價上漲,等於國人的實質所得並未成長,因此要改善台灣
的低薪問題,一定要提高生產力,這也有賴於長期策略的執行。
--
工總發表產業白皮書 王文淵質疑南向政策配套不足
https://www.mirrormedia.mg/story/20180727fin002/
全國工業總會今(27日)發表「2018產業政策白皮書」,今年是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擔任
工總理事長首次提出的白皮書建言,內容聚焦投資環境、電力供應、兩岸關係、等議題,
其中,針對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,王文淵直言:「這是鼓勵產業移植東南亞!」
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在4月17日接任工總理事長時,就曾表達當前台灣社會存在若干問題
,並已影響到台灣未來經濟發展,如今藉著白皮書發表,他再次表達看法。
王文淵開場時指出,目前全世界都在發展製造業在地化,只有台灣要把製造業推出去,他
直言:「現在中國大陸與美國都在強調以製造業治國,但台灣的民粹社會環境,對製造業
都帶有反對的聲浪,而政府推動南向計畫,可以說政府鼓勵把台灣的產業移植到東南亞。
」
王文淵表示:「東南亞除了有較低廉的勞工薪資外,我們跟南向這些國家還有很多問題有
待政府去解決,例如租稅協定、投資保障協定,甚至於如何保護台商人身安全,避免受到
不理性抗爭等,都還欠缺有效或具體的措施。」在這種情況下,就要大力推廣南向計畫,
值得商榷。
王文淵直言:「台灣是很小的國家,繁榮不能依靠農業,只能靠製造業跟貿易。」目前台
灣要發展其他行業還需要時間,以旅遊業來說,要做不是那麼簡單,他舉例,自己前陣子
到歐洲,回到台灣才發現我們環境真的太差,相較瑞士、日本、德國還差一大截,顯現努
力空間還很大。
「過去我們是亞洲四小龍之首,現在連尾巴都排不上。」王文淵坦言,現在台灣有很多問
題的根源都在經濟,如何再造經濟成長的新動能是當務之急。
王文淵針對投資環境、環保等議題提出看法。
對於環保問題,王文淵也有話說,他強調:「環保與經濟要並重!」現在有很多新的技術
出來,在提高產能的同時,其實也可以降低汙染與能耗,因此建議汰舊換新機器產能提升
10%以下,應改以環差替代環評,他很納悶:「新的機器空污與污染降低,為何環評不能
通過,我覺得這很奇怪。」
至於談到基本工資的議題,王文淵直說:「我反對政府插手基本工資,這應該回歸市場機
制。」像近期,台塑就拍定調高薪資,目前員工平均薪資大約55,000元,他表示,基本工
資是勞工最低的保障,但不代表提高就是保護員工,「提高或許年輕人會失業也不一定」
。
整體來看,王文淵指出,工總政策白皮書去年提出272項建言,其中有60%獲得政府解決
,而今年則提出231項建言,他坦言,這些建言難免與當政者政策相左,但無論如何,「
大家都是出於愛台灣的立場,希望彼此依同努力、謀求更好的未來。」
-----
之前三三會的朱總建言智慧製造,的確是點出台灣製造業一條明路
再加上這次王總企業家的高度建言,根留台灣下,環保與綠能下進行產線升級,
是可以看到企業間的建言是往良性方向的
因為王總議題太多,基薪影響的確是影響到年輕人就業,他說的確是事實
所以有心人士很容易抓一小段
這裏有較理性的分析,但是部份人容易受媒體左右不加思考,真要進行恐也不易
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firstnews/201806230047-1.aspx
這一段說的太好了,可惜記者有寫出的不多
對於環保問題,王文淵也有話說,他強調:「環保與經濟要並重!」現在有很多新的技術
出來,在提高產能的同時,其實也可以降低汙染與能耗,因此建議汰舊換新機器產能提升
10%以下,應改以環差替代環評,他很納悶:「新的機器空污與污染降低,為何環評不能
通過,我覺得這很奇怪。」
基薪問題,央行有點出真實問題
輕易調整基質,當生產力沒上來,也只是被物價給抵消了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80402/1327028/
楊金龍指出,調漲薪資會帶動物價上漲,等於國人的實質所得並未成長,因此要改善台灣
的低薪問題,一定要提高生產力,這也有賴於長期策略的執行。
--
Tags:
股票
All Comments
By Sierra Rose
at 2018-07-29T12:46
at 2018-07-29T12:46
By Kristin
at 2018-08-01T18:53
at 2018-08-01T18:53
By Suhail Hany
at 2018-08-04T02:00
at 2018-08-04T02:00
By Catherine
at 2018-08-07T12:57
at 2018-08-07T12:57
By Donna
at 2018-08-08T23:07
at 2018-08-08T23:07
By Mason
at 2018-08-10T07:01
at 2018-08-10T07:01
By Daniel
at 2018-08-11T18:23
at 2018-08-11T18:23
By Robert
at 2018-08-16T03:12
at 2018-08-16T03:12
By Kyle
at 2018-08-18T11:28
at 2018-08-18T11:28
By Michael
at 2018-08-19T06:38
at 2018-08-19T06:38
By Ula
at 2018-08-22T15:51
at 2018-08-22T15:51
By Delia
at 2018-08-23T18:12
at 2018-08-23T18:12
By Damian
at 2018-08-27T02:04
at 2018-08-27T02:04
By Agatha
at 2018-08-29T16:16
at 2018-08-29T16:16
By Lucy
at 2018-08-29T23:20
at 2018-08-29T23:20
By Queena
at 2018-09-03T18:31
at 2018-09-03T18:31
By Robert
at 2018-09-04T08:28
at 2018-09-04T08:28
By Una
at 2018-09-09T06:16
at 2018-09-09T06:16
By Bethany
at 2018-09-12T06:43
at 2018-09-12T06:43
Related Posts
7/27 店頭市場三大法人買賣超前20名
By Franklin
at 2018-07-27T22:27
at 2018-07-27T22:27
7/27 集中市場三大法人買賣超前30名
By Regina
at 2018-07-27T22:27
at 2018-07-27T22:27
這樣到底合不合法呀
By Hamiltion
at 2018-07-27T22:25
at 2018-07-27T22:25
34萬人慘丟飯碗!郭董9月又砍7千人 台灣
By Odelette
at 2018-07-27T22:06
at 2018-07-27T22:06
107年07月27日信用交易統計
By Odelette
at 2018-07-27T21:50
at 2018-07-27T21:50